時間:2010/5/25 
主席:杰樺
紀錄:顏寧
出席:杰樺、顏寧、代樾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2010/3/30 
主席:杰樺
紀錄:顏寧
出席:雅萍、懿文、杰樺、顏寧、凌睿、Mauro、嵐蘭、家銘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席:杰樺
紀錄:顏寧
出席:杰樺、阿阿、盈瑩、竹晴、惠承、顏寧、欣如

本側寫是由記錄者的觀點記錄整場BINDO討論會的內容,讓未能親身參與討論的朋友可藉由側寫來參與討論。本文既非評論也非逐字稿,我們歡迎您親自出席討論會,與他人分享您的看法。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2010/03/16
主持:顏寧
紀錄與文字:顏寧(靈魂的浪)、惠承(艾蜜莉‧狄更生)、盈瑩
出席: 懿文、惠承、顏寧、盈瑩、依潔、竹晴、乃璇、怡芬、家銘、雪甄、政道、靜如、仁杰和朋友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ndo 討論會:火烤美人魚、極限震撼、Spin 2010、鄭和1433

時間:2010/3/3
主持:惠承
紀錄與文字:懿文、盈瑩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評PO網人人寫 舞台變大了

  • 2010-02-01
  • 中國時報
  • 【汪宜儒/台北報導】
熱愛藝術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成立廣藝基金會,要在廣達總部廣藝廳推動表演藝術。圖/黃智銘

熱愛藝術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成立廣藝基金會,要在廣達總部廣藝廳推動表演藝術。圖/黃智銘

     每回看完表演,有感想、想討論,是不是常苦於沒抒發與交流管道呢?網路的開放改變這點,目前,在表演藝術圈出現了「每週看戲俱樂部」、「BINDO」等網路交流平台,台大批踢踢BBS站中的Drama版、國藝會架設的藝評台,都是熱門討論空間。讓素來嚴肅艱澀的藝評,在質量產生變化,多了活潑與親切。

     過去,表演藝術評論主要刊載在小眾刊物上,執筆的不是學者就是圈內人。僅有的互動討論與分享交流,只有劇團演出後舉行的座談,根本沒有公 共平台供觀眾交換意見。對於劇場界人士來說,其實也無從吸納觀眾的意見獲得反饋,對觀眾來說,也無法透過與創作者或其他觀眾的討論,更加理解表演樣貌。

     打造新平台 表團與觀眾有交流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NDO PAPER 四月號徵稿.jpg  

BINDO PAPER   第二期  強力徵稿中

BINDO PAPER 翻桌報 

Plus 未來之眼-2010台灣國際藝術節特刊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NDO咖啡討論會側寫─黃蝶南天舞踏團《惡之華》、

動見體《戰》、
台北越界舞團《時光旅社》、北藝大表創所期末呈現

時間:2010/1/12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封面 (1).JPG 

BINDO PAPER翻桌談起  / 張懿文

創作者與觀眾的關係 / 葉名樺

討論的意義/ 劉竹晴

你覺得好看嗎?-BINDO討論內容匯整 / 杜瑩盈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至晚上,大家肚子塞滿湯圓後,開始討論怎麼把BINDO討論會的討論用文字呈現出來,目的是希望讓沒參與的人可以知道我們討論了什麼,最大的目的是紀錄,而最大的問題也是紀錄,如果要百分之百呈現:逐字稿錄音請大家確認校稿……想想都累了,但是如果只以記錄者一人的發言形式來代表一群人的不同意見,似乎又太不符合BINDO的實際氛圍了,於是我們決定以側寫的方式,使得討論會的文字化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同時摻進紀錄者/側寫者的主觀意識,以他的觀點紀錄整場討論會。

至於參與者的發言,由於討論的意義在於討論的過程,許多發言都不是最終版,在發言的同時我們也在進行思考與整理,但一旦將口語固定成文字就把事情變得太嚴肅又太嚴重了,於是我們並不將發言者的每句話都呈列出來,僅僅是列出參與者做為一種紀錄,也希望未參與討論會但關心舞蹈的朋友們可以藉由文章指出的觀點進行思考,讓舞蹈的發生可以更多元。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親自參與,加入BINDO的行列。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懿文

 

若討論的意義在於意見的交換,那麼自由討論的意義,或許在於創造更多層次、不同觀點的分享,將舞蹈討論形塑為一種過生活的方式、一種自然分享的態度,而這正是BINDO成立的宗旨。

 

20380_1267791665568_1553107199_30680312_5714504_n.jpg  20380_1267793905624_1553107199_30680327_5157970_n.jpg 20380_1267794985651_1553107199_30680331_4925921_n.jpg 20380_1267791625567_1553107199_30680311_4531256_n.jpg  20380_1267793865623_1553107199_30680326_8121109_n.jpg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NDO湯圓討論會側寫─無垢《觀》、北藝大舞蹈學院2009歲末展演《舞後軌跡》
時間:2009/12/22(冬至)
參與者:杰樺、嘉怡、宗興、代樾、顏寧、惠承、穆堯、伊雯、怡芬、致潔、懿文、郁慈、亞婷、竹晴
主持:杰樺
紀錄與文字:竹晴

溫暖的冬至夜晚
今天是冬至,教室中除了聚集重度舞迷外,還有一些準備煮湯圓的鍋子,大概是回暖的關係,總覺得今晚氣氛特別溫馨,不過,某些時刻還是少不了銳利言語在空中飛來飛去。

細談《觀》
在場的人幾乎全看過《觀》,有的人可能睡著了不過應該還是算有看到片段,觀看心得不外乎是很喜歡或沒感覺或不喜歡,有位特別喜歡《觀》的舞迷其實是在第二次觀看後被感動的,喜歡的原因是故事內容,故事內容大致是兄弟為了鳥(或女人)而爭鬥;其次是畫面的流動感,在段落上的銜接順暢優美。

沒感覺的例如我,則是因為沒有感到《觀》和之前的《花神祭》或《醮》有特別不同,比較神奇的是,我之前看《醮》時,會隨著舞者的步伐漸漸進入狀態,但在這次的步伐中,卻始終與演出保持距離,我不確定是位置的關係,抑或是我已熟悉林老師的創作手法,還是主題上的差異,因為《醮》實際上比較偏向儀式的進行,而《觀》則是在講一個故事,儘管故事內容我是直到討論會才知道的。

有些人在觀看中雖然睡著了,卻還是可以劈哩啪啦講出一堆道理,比如說,劇院座位設計不良,坐在四樓的觀眾,在許多前舞台的畫面都看不到,再來是無垢被私人企業包場的事情也讓需要換票的觀眾有點不開心,但也有人提到,以無垢向來往國際發展的趨勢看來,被企業包場的現象並不感到意外。除此之外,有人認為無垢的美學太過中產階級取向,可惜的是,讓無垢成功的《醮》其實是源自對本土文化的關懷

承接座位問題,在舞蹈的編排上,有人認為林老師的編排著重在中軸設計,使得某些區塊的觀眾可能會看得不夠清楚,而坐在三四樓的觀眾,對於舞者的妝扮也較難辨識,有人提問,《觀》如果在別的場合演出會如何,因為距離太遠除了外型看不清外,好像作品想傳達的氣勢也會較難接收,但隨即有人指出,林老師的作品或許是需要國家劇院的規格去支撐的,包括一些舞台機關以及劇院本身的深度與寬度。
其實關於《觀》還有很多精采的觀點,但因為記錄要分心用筷子吃湯圓,所以以上算是精華中的精華啦。

速談《舞後軌跡》
舞碼
《薪傳選粹-拓荒、野地祝福、節慶》/林懷民 
《闌珊處選粹》/吳易珊 
《跳月》/孔和平 
《Medication time》、《Bach air》/陶亞德 
《Oleg-Tamulilingan》、《Panji-Semirang》/薩爾‧穆吉揚托 

由於《觀》談得很細,所以北藝大展演的部份比較快速帶過,為了專心紀錄,由我首先指出《薪傳》擺在孔和平老師舞作《跳月》後面的效果,我認為兩者作品相較之下,會發現編舞手法的差異,加上《薪傳》實在是太經典的作品,忍不住會做起版本比較,另外我還想知道大家對於跳《薪傳》這件事的看法。
有同學認為,探討舊作品的編舞手法比較沒有意義,他在意的是不同時代對經典作品的詮釋方式,的確,以前和現在的舞者身體有很大的差異,如何表現出這個時代的《薪傳》,是個很重要的考量。

另外孔老師的作品深受大家喜愛(至少有三位啦),孔老師作品雖以中國舞為元素,卻有新意,而且動作變化往往予人驚奇,加上完美的音樂性,使得舞作豐富有層次,讓我們不禁讚嘆孔老師作品真是一百分啦。

而易珊老師的作品也讓在場幾位同學深受感動,加上舞者的表現極佳,是令人難忘的作品。

兩支芭蕾作品則是評價兩極,有人認為是給舞者好的考驗,但有人則認為編舞是有問題的,也在這時討論道學生展演與演出的問題,我們要以哪種態度觀看學生展演式的演出呢?這個問題相信在下次的同類演出時可以談得更為詳盡。

明年首場BINDO─2010/1/12
下次的討論會是明年囉,明年的1月12日,我們將會討論越界《時光旅社》、秦Kanoko黃蝶南天舞踏團《惡之華》、極限震撼、動見體《戰》、北藝大創作研究所呈現。咱們明年見。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ndo討論會:

艾蜜莉狄金生、正在長高、卡漫、王心心、王記食府 

時間:2009.12.08 18:30 
地點:北藝大舞蹈系203教室 
紀錄、文字:I-Wen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錄:Char

談林文中舞團《小》
這個作品以往在皇冠演出,那麼這次在文山分館─這個不怎麼寬敞的舞台卻有很長的觀眾席的展演空間─中是否有在作品上做了一些更動呢?對Joda來說很難想像在這樣的場合演出的狀況。

林文中說,由於舞台的架設是在鏡框式舞台中間,原本是打算將舞台向觀眾席延伸,但礙於經費難以施行(不僅是舞台裝設,還有燈光也跟著必須延伸,種種條件…)。於是在離觀眾較遠的舞台考量下,採取的方式是以較大的節奏變化與動作,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林文中認為,這個作品在搬回鏡框式舞台後最大的發現,就是不適合搬到鏡框式舞台!

文中也提到了這個作品當初創作的時候就打算要巡迴很多次,並且像是在美術館等場所演出。多次展演的好處是,表演者在一次作品成型之後,有較多次的收入回饋。而這次文山分館的演出是對方的邀約,對方的期待在於較小的成本上能有著高品質的演出,所以政策上採取了挑選認為較為精采的作品作為重演。

那麼,將來在美術館的表演中,會想要有什麼樣的變化呢?林文中認為,在美術館可能會像個裝置,而想要著重的是在表演的狀態,思考人為什麼被放在一個空間,與整個美術館的建築空間如何呼應。

《小》的舞台是由兩個L型壓克力版與一面牆組成,面對觀眾的那面又加上了三排鐵絲(林文中說是自己三八想加上去的)。陳阿阿認為皇冠小劇場的那面牆壁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讓人好奇一開始作品預設的演出地點是否就是皇冠。「事的。」一開始的確是就打算在皇冠小劇場裡作的演出,並且可以作為以後巡演的作品。而在最開始選擇在皇冠小劇場表演的原因,林文中是過去曾經在那幫忙編過舞。而在創作的過程中覺得皇冠的空間好小好矮,就想要把這樣的缺點變成創意。有人問:「為什麼不做更小?」林文中認為當然不是不可以,只是當小到最後,可能只能容納三個觀眾的話,也太過不符合效益了。

許多人認為舞台從不同的視角來看有著不同的趣味。那為什麼不讓觀眾坐在三面呢?皇冠小劇場的椅子本身不容易移動,成為林文中的考量。而在皇冠小劇場的演出中,面對觀眾的舞台其實是有個延伸的,有場林文中在跳到外面的時候還對觀眾摸了一下…。

表演藝術雜誌(PAR)曾有過一篇文章《「小」只是小,還是可以更大?》(編註: 2009年1月,193期,作者陳品秀)。然而對林文中自己來說,要的《小》就是這樣封閉的、有點單調的可愛,就是要小到只討論辭海中那十二個意思,而不想要再是其他的。林文中說著自己的固執,《小》不像《情歌》一樣那麼的為觀眾而作,卻是讓自己珍惜的作品。整個創作過程是很封閉的,一種很憋的空間中、跳起來很不舒服的狀況下跳著

在作品發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動作先於音樂出來的。在語音樂製作溝通時,林文中會有很多的意見,甚至會主動拿些音樂給對方聽。顏寧反應了作品中有許多衝撞的動作,然而在整場演出中重複的衝撞讓衝撞本身越來越平淡。林文中認為這是需要改進的意見。林文中說很多表演是在演出的過程中加上去的(例如跑到外面摸觀眾),禮拜四演到禮拜日時,可以說是有很多的變化了。

這是《小》的第二次公開演出了。BINDO在場剛好沒有兩個場次都看過的觀眾。於是依雯提問啦:「沒有看兩次的理由是什麼?」文中更接著提問:「Pina Bausch的《康乃馨》再演會不會想看第二次?」有人認為已經知道這是一個純肢體的演出,雖然知道這次的發表有做些調整,但看起來還是比較累的。而這個時候很多表演同時再發生也是事實,已經看過的人(包括老師們)都有著失去好奇心的現象。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看第二次的理由都不一樣。

這次巡演離上次公演的時間也沒有很久,對有些人來說還未構成再看一次的動力。會再看一次的理由主要是…要寫作業、那是老婆的作品,或是那真的是個很棒的作品還想再看一次。(編者按:對我而言會想看第二次的理由,有作品造成的影響力考量。若是這個作品在距上次演出後造成了許多的影響力,會是回顧一個作品的主因。)

有人提及了這樣的表演空間會讓自己想要走到壓克力框裡貼著看的慾望。Char(編者)在看的過程彷彿看著另一個世界(或者說是孤島)的人進行著自己的秘密活動,彷彿與觀眾沒有什麼具體的關聯;看的時候會有著那麼點希望:某個時刻裡這群人會走出來到觀眾前,形成具體的對話,讓我們理解在框框裡熱衷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談到了創作者跟觀眾的曖昧關係。林文中打算一支作品做給自己、一支作品做給觀眾。那麼觀眾對於創作者而言是什麼呢?為什麼要觀眾走進劇場看自己的演出?林文中說創作有件事情其實是重要的,那就是有舞者可以聽自己說話。而一起工作十個月其實也是對於一起工作的舞者有著相當的喜歡。表演的過程也是觀眾的參與。觀眾的反應也提供了很多的意見。如台北民族舞團《舞語台灣》的作品就讓林文中覺得以後不會在民族舞團做這樣的作品了(許多人認為這就是現代舞而已),某部分也是涉及舞團有著不同的觀眾群。

謝杰樺問林文中為什麼要創作。林文中說有時候創作中就是在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而當初念猶他大學念創作的動機,有部分是認為創作課較為有趣。

談顧凌睿的畢業製作《落月》

Joda認為這支作品表面上看起來像是現代舞但是表演的方式卻有著東方「氣」運行的感覺。Char(編者)認為這支作品有趣之處在於:凌睿就是在跳現代舞,動作的質感與線條性相當的像是我們一般稱作「西方舞蹈」的樣貌。但是整體呈現出來的意境卻是東方的、中國式的,像是用西方的身體在表達東方情境一般。

談黃筱蓉的畢業製作《身體反思》

對常常參加民族舞蹈大賽的依潔來說,不覺得這樣的表演有傳達了「過度」的內容;對於舞者來說,這樣過度的使用作為表演似乎顯得理所當然。如果我們是要看過度使用,那為什麼不看體操就好呢?Char(編者)認為,當看到把「過度」當成「理所當然」的表演時,更想回頭去問:「那個正常的界線在哪裡?」而在看的過程中形成對話。對Joda這樣知道筱蓉傷勢的人來說,的確是知道筱蓉「正在過度使用自己的身體」的。

談到音樂。這個作品上半段的音樂結構很有意思:一開始是電子音樂與低音沉重的鋼琴聲,漸漸加入了小提琴並且不斷的重複,而人聲的表現有種孱弱但是又堅定、持續發展的樣貌,反而形成了另一種強烈。而在筱蓉的表演中,強力的過度使用,表演進行的過程看不到身體孱弱的那一面(Joda詮釋中最後舞者終於倒下的樣貌),這樣音樂與肢體的對話,形成了音樂似乎提醒著觀眾某些我們看不到的身體層面




編者註:本次討論較多的時間是林文中回應參與者的問題,較少來自於觀眾分享的部分。《4->7+》的討論可能是因為上次有了一些討論,本周討論量較少。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NDO熱血討論會─新人新視野舞蹈篇 II
時間:2009.11.10 18:30
地點:北藝大舞蹈系203教室
參與者:創作者、北藝大舞蹈研究所老師、助教、研究生
紀錄、文字:Ying2、JOE

◎為什麼要三面台?
彥文:杰樺有強烈慾望

◎三面台改變了什麼
名樺:一開始有點擔心 後來經老師建議使用鳥瞰法
彥文:創作時要用3D思維
杰樺:三面台比較像是看人間的世界,比較符合我的作品
宜瑾:我一直很想嘗試三面台,也配合圓盤的裝置,觀眾可有不同角度和景觀,
視角較豐富。

◎《捕捉》為什麼要使用捕蚊燈?
名樺:蚊子有趨光性,還是會往捕蚊燈飛去,儘管是走向毀滅,人也常常會因為夢想、欲望一直去追求,雖然會很累會粉身碎骨。捕蚊燈對我來說給我一種特別的氛圍。
◎《捕捉》的延伸討論:舞蹈藝術需要為觀眾服務?究竟觀眾或是自問我們舞蹈領域觀眾本身,進劇場想要看到甚麼?是一種被滿足的感覺?!「舞蹈」需要有意義嗎?大家似乎也想要了解一般觀眾看完有甚麼回應?
◎有一群非舞蹈領域的年輕觀眾,他們看完這次的新人新視野,他們覺得發現了新大陸,原來舞蹈也可以這麼有趣….這一反應,讓在場的編舞者很開心!

◎在Unicorn為什麼要使用圓盤裝置?
宜瑾:是一種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很像木雕師傅去轉盤去雕塑木頭。對我而言獨角獸是很聖潔的,我需要一個像祭台或是誕生地的地方讓它具有神聖性。

◎討論宜瑾作品的音樂
音樂是請人設計的,最初先給作曲家舞作架構,途中來回雙向的工作模式。 
其中一段用KEYBOARD組合的音樂,很像DEMO帶,導致舞作中途有斷裂的感覺。音樂質地前後差易大,與舞蹈質地有出入,音樂曲風上似乎可以在細膩點。
◎在舞作方面,維寧和裝置呈現一種現代感,但穿著紅色服裝的女舞者和和她的動作,卻有拉回到以前(類似早期現代舞的風格),因此造成一種時代性的錯亂。
◎如何發展動作?
對於獨角獸的詮釋,在許多神話故事之中,獨角獸總是某有種神秘性,往往成為被獵殺的對象,成為受害者,這樣的優點成為致命傷。
最初,讓舞者選擇某些部位,以motif writing作為動作發展的媒介,之後加入路徑變化。
◎Unicorn前後有三支作品,可以談談風格如何轉變嗎?
第一次:主要是依循古典音樂而編;第二次:呈現較多的孤寂感;第三:強調限制與被操控性的主題,還有獨角獸「惡魔象徵」較邪惡黑暗的一面。在第三次unicorn(此次作品)創作中,發現自己被限制在動作上,所以邀請戲劇系的友人當舞者和顧問,希望可以打破動作的慣性。
◎宜瑾作品中的角色關係
宜瑾:每個人心中都有獨角獸的特質,只是會在不同的時空,或是不同性別。志雄象徵藝術家的角色,一個不被理解的人。乃妤是ㄧ個虛幻的角色,忽隱忽現。
◎帽子是什麼?
宜瑾:操控和規範。

◎這次的演出裡,女性化的身體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意象:杰樺的三個女舞者、還有宜瑾獨角獸的身體、名樺雖然將舞者設定在「中性」的身體之中,但在女舞者的身體展演上,還是讓人感受到女性氣質。雅萍老師很好奇,對編舞者而言,「女性身體」是一個議題嗎?尤其,這問題主要想問杰樺。
杰樺:一開始主要是在找身體的極限(找尋身體語彙的形式),剛好都是找女舞者,到很後來才把女性議題加重,把服裝和女性的東西加重。這個作品主要是一個練習,由三位舞者給我的印象去做出發點,所以要談議題其實沒有很深。
◎我覺得要女生趴在牆上扭屁股就是一種很暴力的感覺。
◎看杰樺作品讓我想到蒼蠅王,會想到人性深層的醜陋。
◎搖屁股,對許多人來說,反而是最暴力的場景,其中呈現著一種極度粗糙的美感,一種被刻意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服裝完全女性的裝扮與亮麗的顏色,反襯出俗艷的效果。杰樺的作品之中,除了肢體打鬥等場景的暴力之外,搖屁股、服裝、賣弄與誇大女性特質,闡述著另一種暴力--女性身體形象的過度消費與剝削。
◎為什麼要作系列作品(Anarchy、Anarchy1980、安娜琪的夢想)?名樺分享:她會喜歡每次挑戰新主題。
杰樺:因為這樣的身體模式我一直在發展,希望可以找到自我的工作和訓練模式。
◎為什麼要侵入觀眾席?
杰樺:因為這是人間的故事,而且它在訴說暴力,所以會給觀眾壓迫感。我也想要做出不斷向外的舞台概念。
意見回饋:因為表演藝術最令人感動之處,就是要人有切身之痛,不一定要真實侵犯。
◎郁慈獨舞中,散發著一種感動,像是在掙扎下求生存的生命力量。

◎關於彥文作品
◎燈光的設計
彥文:我上次是做pause,比較是自私的作品,所以我又做一個可以傳達訊息的版本,所以我想到視覺暫留,視覺暫留和人際關係的暫留一定有關係,我主要是想做人際關係,但實際操作上是視覺暫留和人際關係各佔一半。
◎為什麼要用跑步?
彥文:因為時光流逝會想要暫留,主要是要讓跑步做出追時光的感覺。
◎意見回饋:所有的東西被放在舞台上都會被檢視,燈的使用某程度而言有種非常分解與拼貼的效果,似乎無法看到作品的整體性;身為一個編舞者,作品到底要做給誰看?在彥文的舞作之中,感覺彥文似乎有點貪心,除了燈光之外,似乎還有許多想要強調的元素。

◎杰樺提問,安娜琪這樣的作品,你是否會期待想要再看下去(下一集)?
意見回饋:對舞者(觀眾)而言,作品中所呈現出的動作屬於一種身體嘗試與動作表現,不過暴力的身體質地過久,到後半段反而讓人感到疲乏;如同前半部以女性形象來闡述另一種暴力形式,之後也可以在發產出「非肢體」打鬥的暴力

其實這也是雅萍老師上一個提問杰樺問題的原因,當杰樺不斷處理女性身體議題,如果還是在做一個表演、一種很原始精力探尋、一種無政府狀態,是否有提供你一種提供給你一種新的身體形式、語彙、動力、表現… 等?
杰樺:希望透過身體精力的累積,找尋不受原來身體形式所限制的使用方式。

◎乃璇請問老師:看新人作品是否會很在意新銳編舞家的身體表現、美學?是否有找到屬於自己的身體風格?也曾經有老師表示,在看年輕人的作品時,常常看到很多點子,但就沒有完全發揮

雅萍師答:也有可能在每支舞之中都找到新的語彙,也或許在快速找到一種新形式語彙時,就很快的被限制住。對於新點子:尤其是該開始前五年,一開始觀眾都會很新鮮,然後之後對這編舞者同樣有所期待,不過可能在幾次演出之後,就習慣了這位編舞者的風格,這種新奇感就慢慢淡掉了…. 要KEEP觀眾對你的興趣,其實很難…


杰樺:要如何實現IDEA是一個很現實、也很困難的問題,你如何達到?如何面對舞蹈和非舞蹈的觀眾?
◎編舞者要清楚自身創作的目的,在工作之中可以找別人看,創作者並非要將自身定位在一格很孤獨孤立的狀態。


BIN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